
奴才和人才都是一種合理存在,關鍵是如何使用他們。如果把人才當奴才用,就像用檀木編籮筐,不僅浪費材料,而且編不圓范,硬木不堪其曲,反而毀了。相反,把奴才當人才用,猶如以藤蔓作棟梁,自然難堪重負,再大的家業都會坍塌。
所謂慧眼識珠,不僅在于你能從蕓蕓眾生中找出閃光的材料,更重要的是要把它們安放在合適的位置,這就是用人之道。
人才是個相對的概念,對一個特定的企業來說,并不是所有高智商的人都是人才。每個企業的情況不同,需要的人才也不同,哪怕是個外星人,如果企業用不上,就等于廢品,有時候甚至還是負擔。
對企業來說,人才的標準只有一個,就是能否為企業創造價值。不管白貓黑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不管蠢才奴才,創造價值就是人才。
用這樣的標準去衡量,有很多所謂的人才就難以在企業容身了。
過去,白領高于藍領,高學歷優于低學歷,一直是條鐵打的定律。但是2002年深圳市第三次向社會公布當年度勞動力市場指導價位時,碩士研究生的月薪比高級鉗工低了800元。在山東省青島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舉辦的2001年秋季外商投資企業招聘洽談會上,一家塑料制品公司給高級塑料模具技工開出了年薪16萬元的“天價”,藍領拿年薪,也成為一種現象。
與此同時,海歸、博士,這些往常被人頂禮膜拜的金字塔尖上的人物,也被越來越多的非議所籠罩。名校光環也不那么逼人了,上海交大一幫應屆畢業生,為了捍衛身價,搞了個應聘價格同盟,稱月薪低于某千絕不應聘,結果還沒等同盟正式推出,在招聘會上就一擊即潰。
前些年,彩電行業為了避免惡性競爭,幾大巨頭開峰會,訂了好多正二八經的攻守同盟,結果還是不攻自破。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市場經濟就是看不見的手,想和市場掰腕子,你以為你是誰?!
市場經濟就是以價值交換為核心的經濟,價格應該與價值相符。
所以無論是誰,藍領還是白領,高學歷還是低學歷,他本人的價值,最終都是由他所創造的價值而定的。從這一點來說,市場經濟顯示出了它的公平,以及對人的普遍尊重。
想起一個笑話,某飯店的經理認識宮廷御膳房出來的廚師,高薪聘請作為主廚。一日,款待一位貴賓,經理吹噓說有宮廷廚師,客人要求吃一頓正宗的宮廷菜。經理就安排宮廷廚師做宮廷菜。廚師不會做菜,說他在宮廷里是做飯的。經理就讓其做一套宮廷飯。廚師說不會做,稱其在宮廷里是專做點心的。就讓他做點心。廚師說不會做,他是專做面點的。就讓他做面點。廚師說不會做,他是專做千層餅的。就讓他做千層餅。廚師說不會做。經理一臉茫然,問:“你到底會做什么?”廚師說:“我是專門切蔥花,往千層餅里放的。”
這樣的宮廷廚師,沒有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