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強購買力:“架不住中國人多”
奢侈品品牌能在中國撈到大筆生意,并非幸運的“被餡餅砸到”,看看近幾年奢侈品品牌在中國的拓展步伐,就能發現這些精明的老外早就瞄準了中國這塊福地,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只是更有力地證實了這一點。
從目前由權威排行顯示的16大領先奢侈品品牌在中國大陸的城市排名中可以看到,北京、上海兩大城市的奢侈品店鋪進駐率遙遙領先,出乎人們意料的是,被認為與國際接軌程度更高的上海,主流奢侈品品牌店鋪進駐率卻低于北京。
對于這一現象,奢侈品品牌戰略專家嚴駿表示:“奢侈品品牌通常將中國大陸的總部落戶在上海,原因并不是上海的奢侈品消費更強,而是一種歷史累積的慣性。”
在這份16大奢侈品城市排名中(僅限于奢侈品品牌在中國大陸的直營店),排在北京和上海之后的依次為沈陽、成都、深圳、天津、大連、青島、南京等地,這其中有些城市的突出成績令國人始料未及,而奢侈品品牌早已通過精準的市場分析摸清了中國大陸奢侈品消費的脈搏。
到底誰是中國奢侈品消費的主力軍?在嚴駿看來,這個群體需要分成三個部分:一是高端的社會高層和富豪;二是中高端的中產階級和富裕人士;三是中低端的大眾奢侈品的體驗消費群體,包括數量巨大的年輕人,這三部分人群呈金字塔式結構分布。很難說這三個消費群體中誰是真正的主力,因為三個階層的絕對消費力都非常強大,缺一不可。
位于北京的某業內模范高端商業項目的中層管理者對記者表示,在它們的VIP客戶中,煤老板、房地產商人、富豪的家眷、“二奶”以及富二代是絕對的奢侈品消費主力軍,在每年年終積分排名的前40名VIP客戶中,年消費上千萬的占據了相當大的比例。
這些還不足以說明奢侈品消費在中國已經全面開花,中國奢侈品消費市場的真實現狀是整體消費力超強,個體消費呈兩極分化,其中高端個體的必需型奢侈品消費力極高但高端個體數量有限,而中低端個體的體驗型奢侈品消費力雖低,但個體基數巨大,如同俗話所說:“架不住中國人多。”奢侈品消費市場如今想在中國表現不好都難。